Credit: 栗子
唐湘龙 00:08 俄罗斯里面的领导人的支持度的民调第二名,他的仅次于 Putin 了。俄罗斯的政局来讲其实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好,来,我们准备来。
欢迎来到龙行天下,我是唐湘龙,今天星期五的时间,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的期待王孟源,所有关于要王孟源要加更的、要延长时间的,你不要再提了,算了。就是能够让孟源的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好好的整理一期,我觉得他已经非常非常的,以他现在的时间的调配情况,他已经非常的努力了。
好,今天是王孟源的时间,尤其从前两个礼拜在乌克兰战场上面乌克兰的反攻,这个反攻已经不管是 Putin 也好,也说乌克兰已经开始反攻了。泽伦斯基也说,我们已经开始反攻了,这在反攻之前的时候还发生了,这个就是说扎布罗热的这个就是说大坝的攻击,然后导致的溃堤事件。大家仍然是个一如过去,包括北溪 2 号等等,大家各说各话,互相说是对方干的,到底是谁干的?因为在发生在反攻之前,显然跟这场的反攻的蓄积的能量以及战术应对是有关的。到底是谁干的?对战场又有什么影响?我们看到的,在所有的反攻当中,似乎乌克兰仍然是把反攻的重点仍然是摆在了顿巴斯地区,尤其他刚失去了巴赫穆特的附近,为什么?再来就是说当有一些新装备进来之后,我们看到布拉德利步兵战车,M1 的, M1A1 的,这个就是说步兵战车,然后包括风闻甚久了,就是说北约的主力战车豹2也进场了,除了制空权没有以外,其他的就是说陆战装备、火炮大概都到齐了,乌克兰也大官宣说他们攻下了 7 个居民点、村落了。我们就用他们说法,居民点,那到底实况如何?
第二个跟反攻有关的,俄罗斯的内部是不是出现了窝里反?就是绍伊古这个国防部长跟实际上面在攻下巴赫穆特,甚至于他们有一个勋章就叫巴赫穆特绞肉机勋章,你知道吗?他们特别有勋章叫巴赫穆特绞肉机,这个是我订的这个瓦格纳的这个channel,他们在颁奖的时候,我觉得那个算是很血腥。好,他认为巴赫穆特几乎跟瓦格纳是画等号的,可是俄罗斯是不是发现了?发生了就是说他的军事指挥体系里面的内讧。
第二段的部分我们会来谈AI,AI 你现在不能不谈,你光看美国的股市,基本上面就是从辉达你就知道 AI 概念是未来正夯的概念,它甚至于对于解决美国当下的经济的迟疑跟困境可能发生了一些的作用。最后如果有时间的时候,我们会再把关注在大陆的这个失业率,青年的失业率到20%,这又代表了什么?好了,先介绍来宾,透过我们的越洋的连线,人在的美东,大家非常喜欢的王孟源在线上。
王孟源 04:10 非常荣幸再来跟大家聊天。
乌克兰反攻
唐湘龙 04:12 好,我是很期待了,因为等着这个反攻,从春季的反攻到夏季,下个礼拜就夏至了,就端午节了。好,所以从春天等到夏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新闻,当然我尽可能两面都去看,但是大家的这个数字跟战场的战果是都不太拢的。实际的情况如何?
王孟源 04:38 我基本上战事是很简单,但是主要是因为昂萨就是西方主流媒体在那边乱放烟幕,就是他们已经堕落到英文里面有一句话说是 habitual liar,形容习惯性撒谎者的时候说,你要怎么判断他们在撒谎,只要他们的嘴巴在动就知道了。现在这个西方主流媒体已经堕落到这个地步了,我想我过去这半年除了俄乌战争的新闻还有我的一些预测推演之外,也着重于这些西方主流媒体的扭曲报道。
我基本上这些叙事都还是有效的,所以今天我希望观众能够去,如果不太记得我前几个月讲的东西,可以去复习一下。甚至于现在、过去这个月的战事发展也完全都是在预料之中的。今天就主... 因为我上个月讲的太深了,结果没有时间谈第二个话题,今天会讲的比较快一点。主要就是假设听众还对前几个月的讲稿记忆犹新,我可以直接讲一些增补的、补充的一点。
比如说刚刚提到的这个西方主流媒体的撒谎。在过去这个月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他的这个大反攻是 6 月 4 号清晨开始的,到现在 12 天了,开打之后没多久 Putin 给了一个演讲他说,结果那个整个西方主流媒体,甚至然后自然是所有全世界的这个受西方影响的国家跟地区,像台湾都照样这样报。但是我看到中国大陆也有这样报的,就是很可惜的事情。就是他说, Putin 说这个伤亡比是 3:1。这本身就很奇怪,因为你过去这一年俄军在做巷战强攻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可以到达 3:1 的或者更好的伤亡比,现在是乌军自己主动从他们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工事掩体里面跳出来,在没有任何空军掩护,也没有足够的防空武器。来抵消俄方的空优的情况下,然后又是俄军在过去这一年,很认真的把电子战重新的升级了一遍,针对着北约的最新装备升级了一遍,所以在信息战上面也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跳出来进攻,你想怎么可能只有 3:1?所以我就特意去找他的俄文的原文,结果发现 Putin 讲得很明显就不是那回事。 Putin 讲的是一般军事学家认为进攻跟防守的伤亡比应该是 3:1,但是我们这一次达到了远高于那个的比率。所以你把人家,这个不是听错了,这个是很明显的就是故意去扭曲了,像这个这种就是非常恶劣的事情,所以只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登的东西呢,你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有9成9是谎言,必须要仔细的去看。
比如说第二个谎言是他们就硬说是这个 Kakhovka 水坝被炸,然后他们就说这个是俄军做的。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哪一方会得利?Kakhovka 水坝被炸以后,整个水坝的水流失,长期影响最大的,就是说所有的恶劣影响里面占 95% 的,是他没有办法用运河去为克里米亚供水,克里米亚是一个半岛,然后他的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供水。所以一年多前俄军开打之后一个优先的事情就是要打到 Kherson,然后占领这个水坝,他占领这个水坝的原因就是为了要保护那条运河,你这个水坝炸掉了,水位大幅降低,没有办法提供那条运河,在经济跟民生的层面上最焦头烂额的就是俄方。俄方怎么会笨到这样?但是这个西方主流媒体这样报道之后,有人质疑说,拿这点拿来质疑,你知道他们的回答、标准回答是什么?俄国人非常的不理性,就是他们喜欢自己往自己的肚子插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如果你认为说这还是间接逻辑,没办法确定是西方主流媒体撒谎的话,我再给你一个最明确的直接证据。那个水坝是第聂伯河上面的最大的水坝,但是上游的还有好几个水坝,上游的水坝都在乌克兰手里。在这个炸坝事件的前一周,上游的水坝忽然水门全开,把水全部都流到这个下游的水坝里面,然后下游这个水坝炸掉以后,没几天上游的那些水坝又全都关了,水门全关了。你想这个是很明显就是炸水坝的那一方为了加大它的这个破坏力,所以专门所做的。这个控制这些上游水坝是谁?就是乌克兰。对不对?你这不是很明显的就证明这是乌克兰有计划做的,对不对?
然后再讲第三个案子,在过去这个月,从乌克兰往北跟俄国直接交界的、俄国的那个州叫做 Belgorod。有好几次游击队突击的事件,然后他们都宣称是俄国的反对派去突击的,每次大概就是 100 人、一个连级的单位。但是他们说这个是俄国的反对派、游击队所干的。但是后来两三天之后就有影像出现说,因为这些边界俄国人虽然不是重兵防守,但是还是有地雷区,还是有拦网这些东西。结果他们说这个这些游击队在出击之前,这些游击队不但装备的都是机械化的装备。
唐湘龙 12:19 都是北约的正规装备。
王孟源 12:25 北约正规装备,对,而且出发前还有专门的排雷战车去帮他排雷,然后有两辆主战坦克在旁边警戒。整个乌克兰就只有 6 辆排雷战车,我不知道国军有多少排雷战车,排雷战车是非常特殊、珍贵的军事器材。像台湾全部加起来我觉得没有 20 辆排雷战车。你如果这个真的是俄军的俄国的反对派、游击队派出来的话,这个他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有排雷战车的游击队了,对不对?哈哈哈,然后明明你看到的那些装甲车都是美制的,但是第一时间美国的国安会的发言人出来说,绝对不是,绝对没有用到美国的武器。然后是隔了一个礼拜,这个证据确凿了之后,华盛顿邮报才扭捏的说,的确是用了美国的武器,而且是比利时捐赠的美国武器。然后他们这个游击队还不止打了一次,好像是打了三次,然后打完了之后,乌克兰方还放了影片、宣传影片,说这是他们在那边作战的英勇事迹,后来网络上有人去把那些建筑物拿去对照一下,发现根本都是摆拍的。他实际上那些建筑物是在 Chernobyl 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当然是在乌克兰境内。这些全都是摆拍的。
我想熟悉我节目的听众应该都记得,我已经强调过了,乌克兰的有一个专门负责假造影视证据的特工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专门假造这些战场的视频。比如说一年前就有人发现他们几个月之内发的五六个视频,全都是围绕着同一个建筑而拍的,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灯光,不同的滤光片拍的。所以基本上,我提这个老新闻就是要跟大家提醒一下,只要是西方媒体所报道的,基本上你可以先假定他是谎言,然后再去求证。
然后另外一个很有趣的是,两三个月前他们不是因为北溪被炸的事情很尴尬,因为被暴露了是 CIA 去干的,结果他们就先说是乌克兰的特工干的。后来就有人指出特工不可能有深水的潜水装备。我上次上节目、三四个月前也提过,只有大国的海军才可能有那种装备。所以他们在本周又新出了一个理论说不是特工干的,而是乌克兰的军方干的,是他们的总司令。Zaluzhnyi 亲自下令去干了。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反应是说,你要从这里面,一个真正客观的、深入思考的、求真的研究者。你看到这个消息的确是可以获得一个信息,但是这个信息不是北溪本身,跟北溪没有关系,北溪事实上是 CIA 跟挪威和联合,可能由英国的参与一起去炸的,这个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个报道被西方主流媒体放出来,你所读到的讯息应该是 Zaluzhnyi 的伤势应该很重,应该是要退休了,就是他没有用了才会拿出来当这种替罪羔羊。
唐湘龙 17:00 是乌克兰的总司令。
王孟源 17:04 他两个月前受伤了嘛,在医院待了两个礼拜,然后出来,出来以后就没有再正式穿军装出来露面。
唐湘龙 17:13 没错,他并没有正式全身的公开露脸,你看到都视频。
王孟源 17:19 对,最近的这些军事行动,你看他们摆拍的那些照片也都只是 Zelenskyy 跟其他的一些将军,Zaluzhnyi 已经不出现了,然后我认为他们在这个北溪进一步做造谣的活动,其实透露的最有用的消息是 Zaluzhnyi 可能是真的要退休了,可能是真的已经要去职了,要这样子才会被创造这个假新闻的人拿出来做替罪羔羊。
唐湘龙 17:52 让他去背锅而已,就把这件事情想要送过去。
王孟源 17:56 对,当背锅的。然后这个反攻是我刚刚提到他是 12 天前开始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乌方一直没有正式的承认这是他们宣传了大半年的大面积春季攻势。你如果看 Zelensky,他被访问的时候好像说这是春季攻势,你如果去看他的用字,事实上是这样子,记者问说:这一波的攻势是不是... 春季大攻势是不是开始了?然后 Zelensky 的回答是,“如果你去看现在漏出的视频,有些人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攻势”,哈哈哈哈哈哈,就是基本上是废话。
唐湘龙 18:53 就是他不敢去证实这件事,这事情因为事实上它并不是什么大反攻。
王孟源 18:59 他不敢证实这是大反攻。所以那一周前就有朋友私下来问我说到底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跟他说这很明显的是,就是我上个月已经讲得很清楚的,乌方知道他们不打,还有一些预备队在手里,俄军还不会真正的大幅的进攻,他们还可以撑久一点,但是你们能听得到吗?
唐湘龙 19:32 可以听得到,没有问题。
王孟源 19:35 但是如果他们这一次把预备队都都用光的话,就以后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所以他们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是背后的美国为了对欧洲跟美国国内的民众做宣传,还有 Biden 要选举,所以才逼着他们去打这场春季攻势。那这么一来就有两个结果,第一个是乌克兰的军方很小心的不想把最精锐的预备队投入、一次投入。第二个是他们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个是他们的所谓的大攻势,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不打还好,打了以后反而会把这些预备队全部消耗,不可能有正面的结果。最好就是能够打一点... 然后就私下跟美国人说真的打不下来,我们还是不打了。但是他们的美国老板不可能接受这样子,对不对?所以你如果去看,事实上这个战场的态势是这样子的。乌克兰在过去大半年、过去的八个月,累积了一共 22 个旅的预备队,其中有 9 个是北约训练的,用北约装备弄出来的机械化旅。他们的这个攻势都是由五角大厦帮他们计划好的、交给他们执行的。计划很明显的是,第一个它的主轴是在从 Zaporizhzhia 往南向 Melitopol 突破,尤其是它的主攻方向是一个叫 Orikhiv 的小镇,这个都是过去半年凡是认真的军迷都知道的,因为他们唯一的希望,我上个月也讲过,他们其实应该打游击战,就像当年越南那样子,
但是他们第一个本身没有那个纪律,没有那个必死的决心,第二个没有民心支持,这样子一来你就不可能打游击战,你就必须要打正规战,打正规战的话战略上唯一能够对俄军有可能有威胁的,只有 1/1000 的机会,但是至少不是 0。就是从向南切断那个走廊,那个地廊,然后把整个二战的这个,俄军所占领的这个红色地带切成两半。
唐湘龙 22:45 没错,就重点就是马利波拉,就是马里乌波尔,如果马里乌波尔他如果能够再拿回来的话(主持人口误,是Melitopol不是mariupol),俄罗斯当然就有大麻烦了,但是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
王孟源 22:58 他们这次实际战争其实就是围绕着这个主攻方向,而做了很详细的设计。你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说他们在Bakhmut、在 Donetsk 附近都发动了全面攻势,这个都是障眼法,为了掩护主攻方向。你整个 1000 多公里的战线,即使是原本已经很疲累的杂牌步兵,也必须跳出攻势来做进攻。这是制造烟幕、迷惑敌人。当然实际上没有人会相信他们在其他的地方有进攻的可能,有真正进攻,你这张图很好,请你留着。
王孟源 23:51 好,没问题,大家请看这上面这个是去年年底俄国换了总司令之后,他们所建立的防线,是要塞化的防线,由 1000 多个排阵地组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他们连成几道防线,越往西边就是越靠他们的主攻方向呢,这个防线就越多,多达 5 道,越往东边靠 Donetsk 他们就越少,只有一道,实际上只有一道,就是 1000 多个排阵地,要塞化的排阵地。然后你可以看到靠西边的那个主攻方向,它的第一线到防线就是在双方的交界线附近,就是推得很急,但是到了东边那些次要地方向,就是不太重要的方向,它就只有一条防线,而且这防线距离前线很有很大的距离,就是有大约 15 到 20 公里的距离。他们在6月 4 号开打之后的头两天,就是由全线在东线跟北线开始进攻,然后南线其实是在 6 月 6 号才认真打的,然后打的时候它的主力是我刚刚提到 9 个北约旅之中的一个,就是 第37 海军陆战队,他这个攻的方向是这个南线的东部,就是次要的那个方向。同样的,这也是为了要迷惑敌人,先攻击次要方向,然后最后才在主要方向做突击。
这里他们头四五天毫无进展,然后又隔了两天,就是到了6月 8 号、6月 9 号,他们的主攻方向才动手,而且动手的是他们那 9 个北约里面装备最好、最精良、最精锐的 47,就是这个 47 旅才装备了豹 2 坦克,因为乌克兰到现在收到的豹 2 坦克还不到 30 辆,连装备一个旅都很勉强,然后结果他在三天之内就被打掉了超过一半的,超过了一半的豹 2 坦克。他的战果后来又继续打到现在,他们宣称的那四个、五个或者六个、七个的村庄都在哪里?都在东边的那个次要方向,就是那个地方刚好有 17 公里的前沿阵地。这原本就是俄军不太在乎的,就是根本还没有碰到真正的防线,那个地方的所谓的村庄都是已经无人的村庄。
然后这就是原本就是要让就让,反正你要碰到我们真正的防线,你必须要先越过这 17 公里,这 17 公里结果被到目前为止被乌军占领了大概四五公里左右, 1/3 左右,不到 1/3。那这不到 1/3 就是目前唯一的战果。他们那个在主攻方向连一公里都没有推进,最重要的指标是那 1000 多个要塞化的排阵地,你知道乌军打下来了几个? 0 个,一个都没有打下来。
唐湘龙 27:35 这基本上他还没真的碰到俄罗斯的阵地。
王孟源 27:39 连防线,你看那个主攻方向有 5 道防线,他连第一道防线都还没有碰到。像这样子我刚刚已经解释过那个战略考虑,就是乌军这一波其实只动用了 8 个预备队的旅,就是全部 22 个预备队里面动用了 8 个旅,然后打了这一个多礼拜,其中有四个被打残了,就包括我刚刚提到的 37 跟 47 旅,这个必须要撤回去,但是你如果考虑到这样子他们还剩下 18 个旅,然后要做像样的攻势,一次至少要,至少要比这次要强一点,大概就要 12 个旅,对不对?一次进攻三四天可能有一半会被打残碎,就是他还可以再尝试两次。但是我觉得是,他们要是能够碰到第一道防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到目前为止是根本连第一道防线都还没有碰到。
我刚刚提到一个礼拜前就有朋友来私下问我说,这目前的战局怎么样?我说我其实觉得很可惜,如果我来指挥的话,如果我来指挥俄军的话,我就会把前线前沿阵地的那些部队减半,为什么呢?因为我刚刚已经解释过,这个乌军投入的预备队越多,死伤就越多,消耗的就越多,而且目前的阵亡比大概可能超过 10:1,所以你必须要引诱他们深入才好。你怕的就是这个乌克兰,我刚刚说的如意算盘说打了一波两波,然后就跟美国组织说,真的打不下,我停手了,对不对?然后啊,手底下还有还有十几个预备队旅,这样子你打了跟没打差不多,就是乌军多了一些死伤而已。所以我说如果我是俄军的指挥官,我会先诱敌深入,让他们第一周第二周就先有些战果,但现在目前这个战果是0。这样一来乌克兰到目前还没有真正承认说他们已经开始,还没有官方承认他已经开始打春季攻势,就是他们还在指望他们的美国爸爸容许他们收手,所以这个里面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但是我先指明一下,再提高另一个层次来解释这件事情。我的优先考虑是中国、台湾跟全世界的利益。所以最好的事情,就是我上个月已经讲过,最好的发展方向是这一次乌克兰把他二十几个旅的预备队全部打残,然后俄军可以长驱直入,然后压迫欧洲来做政治反思。这样一来这个美国就没有在台海出手的,没有在台海挑起事端的底气。但是你如果是做决策的不是我、而是 Putin , Putin 的考虑,是俄国的利益、从俄国的利益来看,它最好的策略就是这样,温水煮青蛙,慢慢的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刚刚看到,你刚刚也提到就是过去这一年多,北约的武器越给越多、越给越先进、越给越高级。下一个要给的是什么?已经确定了,是 F16,是你战斗机都给了,以后要再升级就不可能了,就不可能只靠提供武器,要再升级,现在如果俄国在未来一两月真的把乌克兰的预备队全部打光,然后在线一路的往基辅靠近。这样子平推直入的话,北约唯一的可能反应就是让波兰参战。波兰参战之后,下一步就是从波兰起飞的战斗机直接支援。这样子就是,这会分两步,第一步是波兰派军,然后波兰军在乌克兰作战,然后再下一步就是波兰军从波兰本土作战,一旦波兰军从波兰本土作战,就是北约下场了,这个战争就升级了,就真的会有核战争的可能。所以 Putin 的优先考虑就是继续占据优势,但是仍然是微弱建立优势,这个仍然容许西方的这些主流媒体撒谎遮掩的优势,然后不要一次很快的把战事结束,否则的话你一下子占据了大的优势就基本上必须要升级。
所以我把这件事情讲清楚了,大家未来几个礼拜继续的看。当然现在美国人是不可能让乌克兰收手的,就乌克兰的如意算盘是说让跟美国爸爸回去喊疼,然后说可不可以不打了,但是美国人是一定要,一定会让他们至少再尝试一波,很可能会尝试几波。但是这都不可能打出什么结果来,因为你 8 个旅连他们的边都没碰到,你投入 12 个旅,顶多不就是在第一线那边刮刮皮而已,反而是俄军只想要做杀伤,他们并不想要把乌军的后备力量全部打残,因为真的打残了以后你这个 F16 一样,绝对也是没有用的。你看现在这个上个月的那个爱国者飞弹,被证明一点用都没有之后,Raytheon 这样的股票一下掉了,一天之内掉了百分之十几。你接下来 F16 很明显的也是准备要... 那个生产商的股票,要往下跌,对不对?
唐湘龙 34:37 我们刚讲的就是说爱 3 是雷神的系统,因此跌的是雷神的股票,但是 F16 或者未来的 F35 这都是这个洛克希德马丁的系统。军火商借着俄乌战争在乌克兰战场上面的大小事情都被拿来当作军火商的宣传,就卖武器的宣传,这个大概是西方的宣传体系里面来讲大概最明显的,不过这接下去这个问题我要请教请教孟源,就是说这终究这一波我们看到了一些新装备,新的主战装备进来,虽然 F16 还没有进场,可是像豹 2或者布莱德雷德这些战车或者是英国的所提供的这些步兵战车都已经在乌克兰看到了。这些事前他是北约的主战装的装备,那讲的也都是风风火火的,看起来俄罗斯应该很害怕,可是即使还没有真正的碰触到俄罗斯准备已久的前沿阵地,可是这些的装备进场了之后,因为我看了不少俄罗斯方面的视频,而且那些视频都是俄罗斯后来大概受不了,做了深入的解读告诉你说这就是豹2,这就是布莱德利,而且都被打烂了。为什么这么的不堪一击?
王孟源 36:03 因为像这一次俄乌战争这样子的先进机械化国家的全面正面对抗,因为你看这次其实是俄国跟北约的对抗。事实上从二战之后没有再发生,没有发生过,已经有了快 80 年没有发生过了,所以有一些特别的方面,他们没有很好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反地雷手段。其实两三个月前,俄军曾经想突击Vuhledar 一个小镇的时候,也是有一个排的战车被困在雷区,然后损失了五六辆装甲车,没有像这次乌克兰这么惨。但是那个时候就被人家笑说你俄军这个不行,你们的排雷装备不行。其实不是这样子,你排雷车排在开在前面,它所能开出来的就是一条车道。你这样子一来,你的所有的整个一个排或者一个连就必须要都跟着这条车道走,就完全。
唐湘龙 37:35 就是纵队行进。如果以纵队行进,其实是战车的兵团,风险最高的时候。
王孟源 37:43 对,你只要被对方的无人机看到一阵炮兵覆盖,你就完蛋了,就卡住了,因为你连绕过前一辆都不行。你如果试着,这一次他们两次, 3 个月前俄军是这样的,这一次乌军也是这样子,你第一辆排雷坦克被人家用反坦克弹导弹或者是用炮兵摧毁之后,你后面的那些车辆都没办法绕过他去。你因为一绕过那一条车道,你就是到了雷区了,所以就变成十几... 这次最惨的一个就是十几辆,整个连,就不见了。整个连这样的就堵在一个地方,就是因为他们在雷区里面,前面的那辆排雷车被摧毁之后,后面的就想要绕过他去,但是你一绕就是全部都死在雷区,这个发生了好几次。然后乌克兰其实就把手中 6 辆排雷坦克中的 3 辆,这个是芬兰所捐赠的 6 辆豹 2 式排雷坦克,其中的 3 辆一字排开。因为你想想看他们的,我想他们的思路就是说你只有一条车道的话没办法动,你三辆并列的开着,至少还可以机动一下。结果因为他没有空优,所以就被俄军的直升机很简单的用导弹打掉了。(唐,卡28)直升机的反坦克导弹射程一般是 12 公里。为什么是 12 公里?因为普通的机动式防空炮跟单兵的肩射导弹,肩射型的,都只有三四公里的射程,所以你只要超过三四公里,你根本就不怕那种。所以他们第一次有那个很惨的 11 辆装甲车死在一起之后,他们隔了两天以后用三辆排列坦克并列着推进,结果留下的是三辆排雷坦克再加一辆排雷卡车,全部死在同一个地方。就是,哈哈哈,所以排雷这件事情问题是很大的,就是你必须要有全面空优,绝对空优,才有可能好好的排雷。
我想这一次这个批评俄军他们装备或者组织不行的人呢,都是所谓的 armchair general,就是坐摇椅的将军,自说自话,当然大陆上有很多军事的论坛,或者是所谓的军事记者,他们也是胡说八道。一直到前几天我还看到观察者网上有一篇文章,说什么俄军的所用的炮兵弹药不够,真正打起这种全面机械化战争,历史上有哪一个部队说他们的弹药够的?这不可能,对不对?这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事实上就是有 80 年没有打过这种,人类有 80 年没有打过这种战争了。所以你总要让人家尝试学习嘛,我觉得俄军其实已经打得不错了,就是以他们这种大而化之的性格,原本就一直都是在战争中学习的,我想时间也差不多了。
唐湘龙 41:27 所以我补充点。所以您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俄罗斯在他的... 因为他到现在为止他还是叫特别军事行动,就是换句话说,他对他的战争目标的设定并没有改变。过去一个多月比较大的改变就是瓦格纳从攻下巴赫穆特之后,瓦格纳就退涨去休整了,第一线基本上就是俄罗斯的这个正规军在经营。俄罗斯的正规,你的意思俄罗斯的正规军在他的战线上面的经营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说面对到乌克兰或者北约的这些军事攻势的时候,俄罗斯的军规在正规军基本上是可以打的。
王孟源 42:06 对,就是 Wagner 其实是所谓的 storm trooper,就是很特别的、强攻敌人工事的那种重装步兵,这在一战的时候很重要。二战的时候就全部都机械化了,对不对?这一次之所以打得很奇怪,需要这种 storm trooper,是因为信息化,我们到了信息化的时代,机械化装备在信息化环境下,UAV 无人机满天飞。你想想看,乌克兰跟俄罗斯两边都是几万、几万的小无人机,每个月这样子用,上个月有一个统计说乌克兰每个月损失 3 万架无人机,这个是为什么?大家如果要买股票可以去考虑买大疆,因为大疆是两边都用。一个月几万架他很消耗对不对?
唐湘龙 43:04 就不用买买买什么军规的?他就是一般民用的去改装而已。
王孟源 43:08 就是大部分的那些无人机是民用的,就是有 80% 是这种小的、这种民用的无人机。你在这种信息化、全面信息化的环境下,你机械化部队真的是没办法用凝聚成一个铁拳击穿,因为你这个铁拳一旦凝聚出来,他马上就看到,马上就是炮兵覆盖,对不对?或者没有空优的话更惨,被人家直升机的导弹覆盖,然后再加上有很多智能芯片,所以你的单兵导弹现在的效能提高非常多,比二战提高太多了。所以你现在打的,所以才会现在打的像是一个一战跟二战的很奇怪的融合体,就是你有机械化装备,甚至有空军跟直升机,但是大部分时候反而是像一战的那种战壕战,所以才必须要像 Wagner 那这样的 storm trooper 的就是强攻部队。
AI 的特性和局限
王孟源 44:17 我们时间不太多了,我赶快提一提 AI 这个问题。 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个 AI (世代)...其实 AI 从 50 年代就开始有人设想, 70 年代就有第一波热潮,其后大概每隔 20 年会有一波热潮,最新的这一波热潮才是第一次 AI 有实际应用的热潮,它的滥觞是 2012 年的时候。那个时候 NVidia 推出了新一代的平行(并行)计算卡。就是那时候——以前的那个所谓的显卡——他们看到有其他的用途,所以把它变成一种通用的...创造了一个通用的程式语言,可以把这个显卡拿来应用,AI 刚好是这里面的应用之一。因为这些显卡有很高的平行(并行)计算能力,所以在 2012 年开始,这一波的 AI 就忽然有了很多突破。
我说忽然有了很多突破,要再解释一点。这个可能是技术性比较高一点,就是这一波的 AI 所用的技术是所谓的 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它的用法就是把 AI 做成一个黑箱。你真的并不了解深度学习它的思考能力是怎样,(深度学习)其实是训练好几层的所谓的 Neuron——这个技术细节我不谈了,我想对大部分听众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 深度学习)有几个特点,我要先讲一下:第一个特点,它需要海量的数据去训练。大家回想一下几年前,他们下西洋棋跟下围棋,AI 突破的原因是因为规则确定,所以他们可以让 AI 跟 AI 自己下——它不但可以看以前的棋谱,而且可以让 AI 跟 AI 自己下,一下就是几亿或者是几万亿场的棋。
过去这几年非常抢眼的这个所谓 ChatGPT,这是所谓 Generative AI,它所需要的数据更是离谱。GPT 这个缩写,它其实是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的缩写。Transformer 是处理文字的、处理语言的一个技巧,这是 2019 年 Google 发明的。 2019 年第一代的 Transformer 出来的时候,他们训练用了 10^19 个训练数据——1亿是 10^8——10^19 就是 1000 亿亿个数据。到了 2021 年就是两年前,一个画画的 AI 程序(叫做 stable diffusion)出来的时候。Stable diffusion 用了 10^20.5 个数据点去训练,也就是 3 万亿亿个数据点。去年 ChatGPT-3.5 第一次能够写东西出来的时候,它用了 10^23 个训练点, 1千万亿亿个训练点。到今年升级到 ChatGPT-4,所需要的数据是 10^25个,10 亿亿亿。大家想想看这有多可怕?我们人体里面有几个原子?差不多就是 10^25 个,所以这个是非常惊人的,比天文数字还要惊人的。
我再解释他第二个特点,就是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的数据来做这些运算。因为他用这种所谓的 Brute force 强力去突破 AI 智能,用深度学习去强力突破产生智能的假象。它这并不是真的智能,而是智能的一个假象,它是一个涌现的现象。我在博客里面有讨论,但我在这里再简单地介绍一次。所谓的涌现现象就是你在不同尺度之下会有好像质变的感觉。一个常用的例子就是:你如果只看水分子的话,这完全是一个量子力学的现象。是一个水分子跟另外一个水分子,然后又有另外一个水分子,对不对?但是这个水分子的数量够多,比如说 10^20 个水分子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流体——就是我们平常人想象的水的那个样子——这就是一个涌现的现象。这个水的性质你又觉得它会从高处往下流了,然后它会有波动,然后你的手指去搅它会这个样子。这些现象你如果只看水分子的时候都是想象不到的——1个水分子你想象不到,2个水分子作用你也想象不到,100 个水分子你也是想象不到,要有10^20 个的水分子在一起,它一下子就变成这样子了。同样的,我们现在在用的这个 Generative AI 也是这样子。你只送一个数据进去的时候,他就是在胡说八道,你送 1 亿个数据进去的时候,他还是在胡说八道,你送 1 亿亿个数据进去之后,他还是在胡说八道。超过一个门槛之后,它忽然就好像有智能了,讲得像模像样,所以这是一个涌现的现象。
我特别提这一点,就是要跟大家讲一下:除非 20 年后有一个新的世代的 AI 出来。否则,因为目前这一个世代的 AI 它显现的智能是一个涌现现象,所以你没办法避免它对大数据的依赖。未来的 3-5 年可能会把这些数据的需求压缩一点。比如说 ChatGPT 可能不是 10^25,而是 10^20 就够了。但是你不可能避免,它就是需要这种很大的数据。
我提这一点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博客有读者问我说:“那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可以请老师傅把他的经验浓缩成 AI,由 AI 来代替这些技工?” 我的回答是说不行。因为你凭那个老师傅来写经验的话,你这个数据点一定是很少的几千个、几万个。你甚至花 100 年写下几亿条经验法则都不够。所以 AI 能应用的就是有天量数据点的东西:像是文字、像是图片、或者是音乐这种东西,都有可能。因为过去这 30 年的互联网发展,真正有 10^20 的数据点可以拿去训练。否则没有这种大数据点的话,这个 AI 是不可能。我今天要讲的就是 AI 的局限。大家现在都在讲 AI 的可能应用。 AI 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就是未来这十年最重要的一个科技革命。但是因为它的这些突破,别人已经讲得很多了,所以我今天要讲它的局限。我不是说它没有用,我承认它非常有用。过去 10 年我一直在说,(国家在)科技上面的投资, AI 是应该是一个重点。但是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所以我会专门讲它的局限。
AI 的第一个局限是它需要大数据,第二个局限是它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思考。它是一个几率的估算,就是它经过几万亿亿亿个数据以后,它统计这个几率是什么。比如说我现在讲一句话,我现在讲,然后它就把“我现在讲”这几个字。参考他以前训练过的 10^25个句子,来猜下一个字最可能是什么。结果它发现有 80% 的几率是“一”,然后它就把“一”填下去。然后它再继续地说,我现在讲“一”,下一个字最可能是什么?“句”,那就填“句”。然后“我现在讲一句”,下一个字应该是什么?是“话”。这个 ChatGPT 的作用原理就是这样的。
唐湘龙 55:05 所以按照现在我们所谓的 AI 的人工智慧,孟源的意思说,就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在后面,所有摆在你面前的 AI 仍然是个白痴。
王孟源 55:19 我举个例子好了。我们大家小时候都要考数学,对不对?我们台湾三四十年前的基础教育下,真的念完一个中学的时候,你已经考了几千次的考试,对不对?但你要准备这些数学考试的时候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你真的懂这个数学的原理,你可以看到一个题目以后,你可以用逻辑去思考要怎么解。
王孟源 55:47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你把那个参考书拿来,同一类的题目做 1000 遍。然后你就要记得哪一个公式、有哪些公式,然后你在临考场的时候就想、就猜哪一个公式适用,然后把那个公式拿出来硬套。你并不懂得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但是你就记得,这一类的问题好像就是都是用这种公式。现在的 AI 就是这第二类的学生,它并不是真的懂这些问题。我为什么会说这一点呢?因为去年 ChatGPT 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也是被吸引去试用一下。我试用的时候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怎么质数分解 1007 这个数字,结果它就开始胡扯了。它就说这是一个质数,然后又说这是 7,乘以什么什么什么,但是你乘起来根本就不对,一千零几,然后我说不对。
王孟源 56:59 再来,这样子试了十几次,它给我十几个错误的答案。就是说它根本连小学程度的算术都不会做,它唯一会做的就是假装说的头头是道。根据它在互联网上所看到的那些大数据来猜一般人会说什么。所以这里面你就必须要了解它有两个局限:第一个它并不是发掘真相,它只是人云亦云,对不对?它一定是只是人云亦云;第二个就是,它不在乎这个是对的还是错的,它完全不在乎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唐湘龙 57:48 因为他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对的还是错的。
王孟源 57:50 不能辨别这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我再给你一个例子,上个月有一个纽约的律师——因为美国的律师他们工作都是很累的,那个一天到晚要读一堆很枯燥的东西,然后要写一堆很枯燥的东西——他叫 AI 帮他写,他就偷懒叫 AI 帮他写,结果那个 AI 写的头头是道、洋洋洒洒的几十页,然后引经据典说有这个有什么案例,那边有什么案例?结果提上去以后,那个法官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被唬得一愣,后来觉得奇怪,怎么十几个案例我从来没听过。(哈哈哈哈)
唐湘龙 58:32 结果是被 AI 骗。
王孟源 58:35 全部都是 AI 编造的,没有一个真的案例,所以这是第三个局限。那根据这些局限我做几个预测了。第一个预测就是接下来两三年除了继续把这个量变成质变的这个涌现现象的门槛稍微往下压一点,就是 10^25 是太离谱了,10^20 还勉勉强强,这是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就是针对我刚刚提到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它没有逻辑思考能力,数学题它没办法。这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现在网络上有能够你问它说怎么样分解1007,它帮你做出来的网站,它是专门做这个,所以你可以试图让 AI 跟这些用手工把逻辑写进去的程序,小的 module 组件联合起来,这样子 AI 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然后第三个发展方向就是,AI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像现在这样子对错不分、真假不变的话,会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有些应用是需要确定、要求真的。我觉得在未来 5 年能够发展出一个新的套件,说要求必须是真的。这还是有一点可能,就是不一定能做得到100%,但是还是有一点可能。就是你将来去接 ChatGPT 的时候可以说,我要求的不是普通的ChatGPT,不是那个随便打屁的的ChatGPT,而是要精确的ChatGPT。这在 5 年内是有可能做出来的。
唐湘龙 01:00:42 好,孟源刚提到的就是:其实这是在当 ChatGPT 现在被广泛地讨论、广泛地应用,以及在认真地思考它将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的可能性。它确实是一个有关于 AI 这个概念大爆发的时代,可是当过度讨论 AI 之后,过度的盲目以为 AI 即将取代了人类的所有的这些思考,跟对那一体的处理能力,那恐怕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所以孟源刚刚讲的就是说:它的局限性是因为你必须要...它是有前提的,它必须要有一个超级大的数据库才能够满足它基本的,而且很多时候仍然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内容,即使那个数据库够大,因为那个数据是五花八门海量数据,你们本来就很多是错的。当你给他的题目很刁钻的时候,他也只能够去乱抓东西,凑一些东西来敷衍你,骗你不懂。因此不管是医生在诊断、开处方,律师在写状子,都可能会遭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无计可施,不能够满足你他就乱抓东西。总而言之,他以那种交差的态度,可是它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
就像我这两天看到大陆的一个一条新闻,他们用 AI 去做今年的高考的卷子,做数学卷,算一算之后, AI 大概可以考得上像湖南大学,或者勉勉强强接近,浙江大学还有可能考不上,AI 还考不上浙江大学。就如果跟今年的高考生比的话,那你说像什么北大了,清大那个都还是沾不到边的。所以 AI 本身在所有的应用当中来讲,确实满足了很多的要求,也启发了大家很多的思考。但它这种局限性,它是 Deep learning 之后所呈现出来的,但是它仍然没有办法 Deep thinking 就是这种。
王孟源 01:02:36 就是你刚刚讲的。它目前还没完全没办法满足医学院跟法学院的要求,所以它能够帮助的就是润饰一下那个字眼。但是 AI 非常适合商学院,因为商人他们写的报告或者什么的原本就是胡说八道。然后刚好这方面的应用领域,就业数字是最大的。一般公司运作里面,写的报告是数量比那个律师写的或者是医生写的东西要多。
唐湘龙 01:03:12 好,您请说。
王孟源 01:03:17 所以我认为是,它在商业上能够摆脱我们目前,就像当年我们有人类开始有畜牧,有了牛跟马可以代步,可以来用来犁地来取代人力的时候,或者来用驴来拉磨子的时候。我们现在是把最枯燥的、写稿子的那一部分可以交给 AI。像我儿子他现在在大学,刚好在大学他们现在写报告基本上都是写完之后让 AI 润饰一遍。这都已经算是最认真最努力的,普通学生就是直接叫 AI 帮他。
唐湘龙 01:04:15 对了,就现在的孩子或者未来的年轻人,你可能需要具备的技能不是去研发AI,而是你要如何去 Queue AI, 叫 AI 能够精准地回应你的问题,因此你问 AI 问题会成为一个很高深的学问,能够精准地问 AI 是重要。
王孟源 01:04:34 你精准地问 AI 是一门学问,但这个是可以自己摸索训练。最大的问题是我刚刚提到的那三四个局限是,这你必须是要学理工的人才能很好地改进。
唐湘龙 01:04:47 没错,就同时 AI 给你的答案,你要有能力再去 go through 的去把它去把 review 过,从你的专业去告诉,去知道里面可能有一些的错误。
王孟源 01:05:01 我现在要顺带提到上个礼拜出来的一个新数据,就是中国大陆他们 4 月份的失业率。他们 4 月份的整体的失业率是 5.2,一年前的失业率是 6.1,所以整体的失业率明显地下降。
唐湘龙 01:05:24 为什么年轻人增加这么多?
王孟源 01:05:27 年轻人的失业率是 20.4%,这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远远最高点。四年前,在新冠开始之前,2019 年的4月,他的年轻人(16- 24 岁) 的失业率是10%。四年就成长了一倍。而且我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失业率的计算全世界都是统一的,必须是那个人本身主动地在找工作才会进分母,你如果不找工作是完全不算。
唐湘龙 01:06:09 就是你不想找工作的,虽然你是这个年纪,但是不会把你算到失业里面。
王孟源 01:06:16 对,就是你如果是就学,或者在军队里面服役,或者就是在家里面吃爸妈,根本就没有再找工作,一天到晚在网吧里面上网的,这些人都不算的。所以这个失业率是真的就是 20% 的人在找工作,然后找不到。那这个问题在哪里?过去这两个礼拜,我在我的博客上反复地、详细地从多方面论证:这个问题主要就在于中国的高等教育跟产业完全脱节。他们训练了太多的文科,你光看过去这4年中国的高等教育,4年前他每年的大学生毕业800 万人,到今年大学生要毕业 1160万人,提升了40%。4 年毕业生就提升了40%,而且这里面大部分是白领,就是文科出来打算要找白领工作。所以过去这几年大陆还有一些新闻,就是说考公忽然非常的吃香。大家都要当公务员,就是因为你不可能容纳那么多没有用的文科生。那我为什么讲了 AI 再来谈这件事情?因为 AI 本身取代的就是这些写文字稿的基本工作。
唐湘龙 01:08:12 就是取代文科生,哈哈哈哈。
王孟源 01:08:15 那是现代文科生存在的唯一意义。所以你一方面需求继续的萎缩,但一方面供给还在以每四年 40% 的这个速率提升。这如果没有促成失业率暴涨,这才是奇怪的事情。所以大家考虑一下,原本中国就有很严重的错配问题,车间还有工厂里面找不到工,但是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然后再经过去这4年的胡搞,中国的国务院里面最烂的单位不是中宣部,而是教育部。现在真正解决的办法就是大幅缩减这些文科,你一年大学的毕业生不应该超过 800 万。你每年 1100 多万的毕业生绝对是会有大批失业。这些大批失业不但浪费了 4 年的时间和4年的学费,而且这些就是能够在网络上胡说八道、满腹怨气,然后接受外国人渗透的这些人。国家花了这么大力气、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跟私人的资源,培养出完全没有用,反而是对国家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人,你说这种政策合理吗?
唐湘龙 01:10:03 当然非常有问题。
王孟源 01:10:06 而且他们原本就是在每一个年轻时代里面中位的存在。就是他们不是顶尖的人才,不是那种可以去念顶尖学校理工科的人才,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去做工人,那这些中位的人才是国家政策必须要针对、好好利用,让他们对经济能够做出有效贡献的人。他们也能够有合理的收入,然后有一个美满的人生。他们是被国家政策害的,他们不是因为传统文化重视教育。传统文化重视教育是合理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观念。是大陆的教育部的错误政策害了他们,害了国家,害了这些年轻人。
唐湘龙 01:11:06 孟源后面讲的这一段了,我觉得很有启发性。好。当然前面不管我们在谈俄乌战争,让大家了解战场的事实的情况,孟源刚刚讲的跟我自己去想一些的管道,去做功课,去兜一些西方媒体背后的东西的理解的情况差不多,其实我经常都需要借助于孟源的分析来让我比较有底气一点,印证了我看到的东西或者我想的事情是对的。
唐湘龙 01:11:37 至于 AI 的部分,这个我觉得也非常有启发性。孟源刚才,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吹AI,你知道这种吹有时候会吹到爆,吹到脱离现实,会总会觉得 AI 无所不能,仿佛人类即将这即将过时,即将束手就擒。网络上面充斥着许多有关于 AI 的造假或者是夸大的这些的讯息,这些是需要比较理性的辩论的。简单讲,孟源刚告诉你就是说他现在有这种在 deep learning 的情况之下,在一个巨大超巨量的数据库的情况之下, AI 是可以把自己表现的有模有样的,或者大部分的时候是堪用的。可是你以为他有那种就是说 deep thinking 的能力,那你恐怕还想太远了。
王孟源 01:12:32 就是要等下个时代,下个世代真正有逻辑思维能力的 AI 的话,可能要 20 年。
唐湘龙 01:12:39 是有可能的。
王孟源 01:12:40 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你就是那个奥林匹克数学竞试、奥数的那个题目,他们都是绞尽脑汁想出来,你没办法在以前的参考书里面找到的是新题目,如果将来 AI 。
唐湘龙 01:12:55 它可以做,那就厉害了。对对对。
王孟源 01:12:59 那就是一个真的新世代,能够深入思考来挖掘真相的。
唐湘龙 01:13:04 一样。就像王孟源刚丢的就是1007的这个数字,给 AI 解的时候, AI 就开始发现,它自己不会发现它胡说八道了,因为它总是要有点东西出来交给你,网络上面它也一定可以兜点什么,但是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再去辨识 AI 丢给你的东西的可靠度?这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唐湘龙 01:13:25 至于失业率,因为我们刚刚引用的失业率的数字是今年 4 月份的、大陆的青年失业率,这么总体失业率是 OK 的,表示过去已经在职场的基本上面,现在慢慢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可是青年失业率高,那一定是你本身的教学、就教跟用之间出现了落差。那是4月,那这样发生什么事? 6 月份是毕业季,毕业季之后又开始有大量的毕业生又涌向市场,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数字不会是最糟的数字,更糟的数字还在后面。那过去往往经过大概一个暑假,三个月的时间,找工作的磨合期之后,有关于青年 10 月的部分大概都会在 10 月之后慢慢的沉淀下来,可是现在的数字是这么惊人,表示今年的暑假会是一个就业市场非常大的考验,目前的经济情况又不是非常好的状况下面,接下去的失业的问题,希望就是说根本的问题、教育问题、刚孟源的建议的这个要长时间的规划、重新的安排,把人才引导到的一个合理的位置上面,否则它不只是你培养的人才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才,最重要是它会有社会动荡的风险。
王孟源 01:14:41 对,就是你 800 万是合理的大学毕业生, 1100 万,多了 300 多万。那这些人就是注定要失业。是那这 300 万你要怎么样引导到职业教育去?高职跟工专,你怎么引导过去?很简单,你把大学的招生名额压下去就行了,他们进不去自然就会想办法到,这是是唯一的。
唐湘龙 01:15:05 对了,就是跟台湾的过去,就是大家都迷恋了当一个大学生,所以把过去很多的专科,其实过去有很多很好的专科学校或者是职业学校,现在在台湾几乎都消失了,那个情况,希望大陆不会走上这一步,因为台湾在过去错误的教改政策之下,今天你回头去看,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培养的大量的无用人才。
王孟源 01:15:32 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脚,而且都是盲目地去学美国。美国有这个本钱啊,因为他从 80 年代就开始经济虚拟化、空心化、金融化,你这个没办法占据,他们有美元,台湾有美元吗?台湾发行的货币叫做美元吗?大陆货发行的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吗?没有那个本钱、你不想要产业空心化,你就不要搞这些胡说八道的。
唐湘龙 01:15:58 孟源讲的这一点,他当然还另外一个就大陆应该去思考的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说美国相对来讲是一个对于精英移民开放而且鼓励的环境,所以许多其他国家培养的精英,美国可以收纳来作为这个使用,所以它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跟增补,它低端的人才那价格压得非常非常低,所以还是有很多很低端的移民愿意的涌进美国,但是在大陆是没有这一块的,大陆所有的人才绝大部分都要靠自己培养。这个在教育政策当中必须要好好的思索的。
提问
唐湘龙 01:16:35 好,今天,今天的时间因为已经都耽误了孟源的时间,但是我发现很多的听友们所提出来的问题还没有机会请教孟源。
…问:关于中国青年失业问题,温铁军教授说现有中国高教曾在亚洲金融风暴是为了解决当时失业问题,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让本来应该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回到了学校,而这些增设的学科都是服务于当时中国沿海的外向型经济,也就王博士所说的垃圾文科,这些学科本来就是欧美资本主义帝国培养打工人的传声筒,但在当下的工业资本及金融资本过剩的背景之下,美国主动对中国发起脱钩,自然这些专业的学生就没有出路了。因此中国才将国家战略转向了陆权战略、推出一带一路,希望能促进国内的大循环。不过那个转型会是非常的痛苦,而且非常长时间的,牵涉到的人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年轻人。
王孟源 01:18:05 刚刚那位留言的,很明显的是我博客的长期读者。
唐湘龙 01:18:08 真的吗?冯一伟,刚才都是我跟对这个讲的对,我就我看,唉,讲的头头是道,而且对孟源的刚刚的话显然是心领神会。
…问:就是孟源多次提到大陆的金融系统需要整顿,今天的新闻大陆央行的原来的副行长范一飞被双规了,他在问孟源说这是不是意味着金融体系的整顿已经开始了?
王孟源 01:18:37 整顿有两层,第一个是纪律,就是他们拿钱的问题;第二个是眼界的问题,就是很你即使是那些不拿钱的,他们还是受美式教育,接受图利美国的观念,这里面最大的一点就是我刚刚提过的,他们忽略了那些背景,就是美国作为世界现存的霸权,然后这霸权里面还有刚好就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个不对称的现象会造成更大的扭曲,他们是完全忽略的,结果他们人民银行被管理的好像是美联储的北京分行一样,原本这都是卖国的行为。我一直都说愚蠢要比贪腐还要恶劣,这个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唐湘龙 01:19:34 好,当然这个概念大概就是说你如果要学武功,你可以上少林寺,你可以把武功可能学得不错,但是如果你在少林寺学的武功,你要打赢少林寺,那就很困难了。所以你跟美国学的一切没有错,能够把你发展到某一个水平,如果你专注投入的话,不过如果你要打赢美国的话,你必须要学其他的招数,跟美国学的招数,要打赢美国是困难的。
0:00
路易斯梁这个所问到的就是说对香港发展前景的看法,不是问题很大。我在锦梦园,下回再请梦园,我们再好好聊聊这问题。范志林提到就是说他在,他从八方论坛开始关注孟源先朵内违禁,除了感谢香龙把好多嘉宾都邀请到,观点充实我们的视野跟知识。好,也就支持继续把节目做深做广。
唐湘龙 01:20:24 … 问:信息化战争的难点不在于无人机和AI,而是在于野战信息的汇总跟判断、整理之后再发出的瞬间流量跟集成计算的能力。他说汉语的这个语言的境界,语境会把 AI 给逼疯了,所以英语可能比较容易处理,但是汉语很难处理好,就各种的发音跟这种语义当中的混淆,它必须在一个文化的氛围里面才容易学的好。AI 在中文的语境能不克服这个问题还有待观察。
…问:他说上个礼拜他的女儿在 ChatGPT 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明月几时有,是谁写的? ChatGPT 说是李白,然后把静夜思复述了一遍,然后我们就估计,他说他们两个人都很凌乱,他说显然 GPT 的语文是没有学好。明月几时有?怎么会是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苏东坡的,但是他告诉你说是李白,他就发现很正经的胡说八道。大部分中国人,如果你问他一首诗说是谁写的,他讲不出来,他说李白,因为他只知道李白, ChatGPT 可能这个问题
…问:推荐对深层式语言大模型的影响感兴趣的同学去看最近新出的一篇的文章,就叫做 arXiv 的这个论文,他说 The Curse of Recursion: Training on Generated Data Makes Models Forget。其中提到深层式与的这个大语言的模型的潜在的危害。他说过污染互联网的数据让后续的模型训练的效果退化。
王孟源 01:22:25 这篇论文我知道,他这个是,因为我刚刚讲到这个,目前这个世代的 AI 有这么大的局限。已经有人开始研发怎么样去有效率的污染他,就是你,因为他用的都是互联网的资料。
唐湘龙 01:22:40 没错,大量的给你错误。
王孟源 01:22:44 只要在互联网上留下几千个污点就可以让他固定的你想要他讲的事情。
唐湘龙 01:22:55 就把 AI 变笨,把 AI 犯的错都。
王孟源 01:22:59 把 AI 骗了
唐湘龙 01:23:01对,就是简单讲AI, AI 是不知道他自己犯错的,以现在的 AI 来讲,他是不知道他说错了。
王孟源 01:23:09 他是假设互联网上所有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都是正确,是他是这样子来。
唐湘龙 01:23:18 所以 AI 未来的纠错也是一门大学问了... 今天的时间的关系,今天多这个花了孟源不少时间,可是意犹未尽,但是我每个月我只好意思就是麻烦了孟源这一次。但是我有跟孟源讲过,如果他随时有任何的议题想要有想法,想要表达的时候,我的时间随时都可以排空等待孟源。感谢在美东的时间,晚上的时间透过连线在这龙行天下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海量的知识的王孟源,孟源感谢。
王孟源 01:24:23 很高兴跟大家聊天。
唐湘龙 01:24:25 好孟源说晚安,跟大家说说晚上,跟大家说周末快乐,跟孟源说端午节快乐,下个月见,拜拜。
王孟源 01:24:31 好,端午节快乐。